五运六气形成之道——《早起读段书》第六十三-圣济学堂
早起读段书
寒暑燥湿风火粉身碎骨的意思,气固然矣。然气不独用,
韩世雅必待于形,然后为之生化。木火土金水,形固然矣。然形不独立,必资于气,然后为之蕃育。先立其年,以知其气,运固然矣。然运不自用,必与天地阴阳相参相应,然后能成乎岁功。
《圣济经~正纪~理贯三才章第一》
苏注: 此段谈了六气和五运的本质是形与气的关系,形气相资,然后生化。形气确定的方法,就是根据年份来推算。
注解
六气:《中医大词典》六气为风、热(暑)、湿、火、燥、寒六种气候。
气:《六书正讹》气,俗用气北洋三杰,乃禀气之气。云气必用气。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本·巴恩斯,而气、气字义实同,分属则泥矣,《正讹》之说非是。《文子守弱篇》形者,生之舍也。气者,生之元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同气相求。《系辞》精气为物。《礼·月令》孟春之月,天气下降,地气上腾。
形:《韵会》形,体也。《前汉·杨王孙传》形骸者地之有也。
用:《说文》可施行也。又《广韵》使也。又《康熙字典》功用。
待:《说文》竢也。《易·系辞》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《礼·儒行》儒有席上之珍,以待聘。又《增韵》遇也。《论语》以季孟之闲待之。
生:《说文》进也。《玉篇》起也。《庄子·外物篇》凡道不欲壅,壅则哽,哽而不止则跈,跈则众害生。《注》生,起也。又《玉篇》产也。《博雅》人十月而生。《谷梁传·庄二年》独隂不生,独阳不生,独天不生,三合然后生。
化:《韵会》天地阴阳运行,自有而无,自无而有,万物生息则为化。
立:《说文》住也。凡立之属皆从立。又成也。《礼·冠义》而后礼义立。
资:《易·乾卦》万物资始。《释文》资,取也。
蕃:《说文》草茂也。《诗·唐风》椒聊之实,蕃衍盈升。《书·洪范》庶草蕃庑。《传》蕃,滋也。又《周语》民之蕃庶,于是乎生。《注》蕃,息也旅馆大堂对面。
育:《说文》养子使作善也。《广韵》养也。《易·蒙卦》君子以果行育德。《注》育德者,养正之功也。《疏》育养其德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育,长也。《诗·衞风》旣生旣育。《笺》育谓长老也。《书·盘庚》我乃劓殄灭之,无遗育。《传》育,长也。《晋语》正名育类。《注》育,长也。又生也。《礼·中庸》发育万物。《注》育,生也。
运:《正韵》天造曰运。《浑天仪》天运如车毂。又《韵会》五运,五行气化流转之名。
参:《集韵》谋度也,间厕也。又《玉篇》相谒也。《广韵》参,承也,觐也。又《增韵》干与也,参错也。
应:《说文》当也。当、田相值也。引伸为凡相对之称。凡言语应对之字即用此。
延伸阅读一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
帝曰:天地之气,何以候之。
(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此欲因脉候以察天地之气也。)
岐伯曰:天地之气,胜复之作,不形于诊也。脉法曰:天地之变,无以脉诊。此之谓也草鞋虫。
(天地之气,有常有变。其常气之形于诊者,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,及厥阴之至其脉弦,少阴之至其脉钩,太阴之至其脉沉,少阳之至大而浮,阳明之至短而涩,太阳之至大而长者,皆是也。若其胜复之气,卒然初至,安得遽变其脉而形于诊乎?故天地之变,有不可以脉诊,而当先以形证求之者。如《气交变大论》曰应常不应卒,亦此之谓。)
帝曰:间气何如?
(间气,谓司天在泉左右之间气,而脉亦当有应之也。夫此间气者,谓之为常则气有变迁风之大陆,谓之为变则岁有定位,盖帝因上文云天地之变,无以脉诊,故复举此常中之变,以求夫脉之应也。)
岐伯曰:随气所在,期于左右。
(气在左则左应,气在右则右应。左右者左右寸尺也。详如下文。)
帝曰:期之奈何?岐伯曰:从其气则和,违其气则病。
(气至脉亦至,从其气也,故曰和。气至脉不至,气未至而脉至,违其气也,故为病。《至真要大论》曰:至而和则平,至而甚则病,至而反则病,至而不至者病,未至而至者病,阴阳易者危。)
不当其位者病。
(应左而右,应右而左,应上而下,应下而上也。)
迭移其位者病。
(迭,更也。应见不见而移易于他位也。)
失守其位者危。
(克贼之脉见,而本位失守也。)
尺寸反者死,阴阳交者死。
(此二句之义,一以尺寸言,一以左右言,皆以少阴为之主也。如阴当在尺,则阳当在寸,阴当在寸,则阳当在尺,左右亦然。若阴之所在,脉宜不应而反应软硬天师,阳之所在,脉宜应而反不应读书巴士,其在尺寸则谓之反,其在左右则谓之交,皆当死也。尺寸反者,惟子午卯酉四年有之。阴阳交者,惟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年有之。若尺寸独然,或左右独然,是为气不应,非反非交也。)
先立其年,以知其气,左右应见,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。
(先立其年之南北政,及司天在泉左右间应见之气,则知少阴君主之所在,脉当不应,而逆顺乃可见矣。此章详义,具南北政图说中,在《图翼》二卷。)
帝曰: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,若引绳小大齐等,命曰平。
(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论言,《灵枢·禁服篇》也。此引本论之察阴阳者,以人迎寸口为言。盖人迎在头,寸口在手,阴阳相应,则大小齐等,是为平也。)
阴之所在,寸口何如?
(阴,少阴也。少阴所在,脉当不应于寸口,有不可不察也。)
岐伯曰:视岁南北,可知之矣。
(甲己二岁为南政,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为北政。南政居南而定其上下左右,故于人之脉则南应于寸,北应于尺。北政居北而定其上下左右,故北应于寸而南应于尺。一曰:五运以土为尊,故惟甲己土运为南政,其他皆北政也。有推原南北政图说,在《图翼》二卷。)
帝曰:愿卒闻之。岐伯曰:北政之岁,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。
(不应者,脉来沉细而伏,不应于指也。北政之岁,其气居北以定上下,则尺主司天,寸主在泉。故少阴在泉居北之中,则两手寸口不应,乙丁辛癸卯酉年是也。)
厥阴在泉则右不应。
(右,右寸也。北政厥阴在泉,则少阴在右寸,故不应,丙戊庚壬寅申年是也。)
太阴在泉则左不应。
(左,左寸也。北政太阴在泉魔术杨,则少阴在左寸,故不应,丙戊庚壬辰戌年是也。)
南政之岁,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。
(南政之岁,其气居南以定上下,则寸主司天,尺主在泉,故少阴司天居南之中,则两手寸口不应,甲子甲午年是也。)
厥阴司天则右不应。
(右,右寸也。南政厥阴司天,则少阴在右寸,故不应,己巳己亥年是也。)
太阴司天则左不应。
(左,左寸也。南政太阴司天,则少阴在左寸,故不应,己丑己未年是也。)
诸不应者,反其诊则见矣。
(凡南政之应在寸者,则北政应在尺;北政之应在寸者,则南政应在尺。以南北相反而诊之,则或寸或尺之不应者,皆可见矣。)
帝曰:尺候何如?
(上文所言,皆两寸之不应,故此复问两尺之候也。)
岐伯曰:北政之岁,三阴在下,则寸不应;三阴在上,则尺不应。
(北政之岁,反于南政,故在下者主寸,在上者主尺。上下,即司天在泉也。)
南政之岁,三阴在天,则寸不应;三阴在泉,则尺不应。
(南政之岁,反于北政,故在天主寸,在泉主尺也。)
左右同。
(凡左右寸尺之不应者,皆与前同,惟少阴之所在则其位也五寨天气预报。)
【愚按】:阴之所在,其脉不应,诸家之注,皆谓六气以少阴为君,君象无为,不主时气,故少阴所至,其脉不应也。此说殊为不然。夫少阴既为六气之一,又安有不主气之理?惟天元纪大论中君火以明、相火以位之下,王氏注曰君火在相火之右、但立名于君位、不立岁气一言,此在王氏固已误注,而诸家引以释此,盖亦不得已而为之强解耳,义岂然欤?夫三阳三阴者,天地之气也。如《太阴阳明论》曰:阳者,天气也,主外;阴者,地气也,主内。
故阳道实,阴道虚。此阴阳虚实,自然之道也。第以日月证之,则日为阳,其气常盈;月为阴,其光常缺。是以潮汐之盛衰,亦随月而有消长,此阴道当然之义,为可知矣。人之经脉,即天地之潮汐也金美幸。故三阳所在,其脉无不应者,气之盈也;三阴所在,其脉有不应者,以阳气有不及木鱼馄饨,气之虚也。然三阴之列,又惟少阴独居乎中,此又阴中之阴也。所以少阴所在为不应,盖亦应天地之虚耳,岂君不主事之谓乎?明者以为然否?本类前第三章君火以明条下有按,所当互考。
故曰知其要者,一言而终,不知其要,流散无穷,此之谓也。
(要,即阴阳之所在也。知则不惑,不知则致疑,所以流散无穷而莫测其要也。凡此脉之见,尤于时气为病者最多,虽其中有未必全合者,然遇有不应之脉,便当因此以推察其候。知其要者数句,与六元正纪大论同,但彼言六元之纪,此言阴阳之要也。见后十七。)
编辑:何雯珏 吴婷
得之一二
便成名医长按关注